近年來,肥東縣針對流動黨員管理難到位、學習難開展、作用難發揮等問題,通過完善“信息鏈”、優化“教育鏈”、延伸“作用鏈”,讓流動黨員成為一面面“流動的旗幟”。
聚焦動態管理,完善“信息鏈”,確保流動黨員底數清。制定印發《肥東縣關于開展流動黨員組織關系集中排查工作的通知》,明確流動黨員教育管理責任,把流動黨員教育管理納入基層黨建目標考核體系,以黨支部為單位對組織關系在本支部的黨員逐個過篩,建立流出黨員臺賬,切實做到流動黨員“底子清、去向知、現狀明”。積極銜接聯系流動黨員流入地的黨組織,督促流出黨員及時向流入地黨組織報到,并通過發函等方式告知流入地黨組織,加強黨員黨組織關系所在地與流入地之間聯系,確保流動黨員“流動不流失”,推動流動黨員與組織“雙向奔赴”。選派支委委員、黨員網格員和責任心強的無職黨員,開展“一對一”“一對多”結對聯系,督促定期參加組織生活、按時交納黨費,形成“1+N”溝通聯系機制,2023年以來,對全縣流出在外的3782名黨員累計聯系2.1萬余次,確保實時掌握流動黨員思想動態。
突出培訓實效,優化“教育鏈”,確保流動黨員黨性強。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流動黨員學習教育的首課、主課和必修課,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豐富流動黨員學習內容。各單位及農村社區建立流動黨員微信群478個,定期推送黨的最新政策理論、肥東黨建工作動態、黨員先鋒模范典型事跡、合肥市“啟航杯”暨第五屆黨建微視頻等各類信息,開展“黨建知識我來答”活動17場,共計5782人次參加。鼓勵流動黨員用好“學習強國”“安徽先鋒”、合肥先鋒等指尖平臺“云端補學”,實現支部建在“網”上,黨員連在“線”上。將鄉鎮(園區)遠教站點資源開發、平臺維護、設備更新等經費納入縣財政年度預算,對全縣42個老舊站點設施設備全面提檔升級,高標準建成遠教站點273個,建設黨群服務中心、黨群微陣地,打造“網格解憂驛站”“說事亭”“老汪茶舍”等群眾說事室(點)331個,實現返鄉黨員活動有場所。
搭建發展平臺,延伸“作用鏈”,確保流動黨員更有為。利用春節、五一、國慶等返鄉高峰節點,面向流動黨員開展“我為家鄉辦好事”“我看家鄉新變化”等系列活動26場,動員超500名返鄉流動黨員到所在地黨組織報到、承諾踐諾,參與政策宣講、文明創建、健康義診等公益活動200余場,推動流動黨員融入共建共治共享治理新格局。引導返鄉立業,建立村干部“四庫四臺賬”,注重將農村流動黨員能人志士納入村“兩委”成員為鄉村振興注入新鮮血液,2023年以來,先后將48名“有意愿、有能力”的流動黨員,作為村級后備力量重點培養。組織流動黨員深入橋頭集鎮霧耕農業、牌坊鄉杭椒生產基地實地參觀,為有意愿回鄉創業的流動黨員提供政策支持。開展典型選樹,依托流動黨員先鋒崗、流動黨員服務隊,引導流動黨員“異地亮身份、他鄉顯擔當”,2023年以來,先后評選表揚72名流動黨員“創業標兵”“學習標兵”“互助標兵”,開展廣泛宣傳,強化示范效應、典型帶動,引領流動黨員“干有方向、行有標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