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合肥市肥東縣以提升黨建引領鄉村基層治理效能為目標,不斷深化基層治理模式,堅持從健全組織體系、搭建治理平臺、完善運行機制三處著手,切實推動鄉村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聚焦組織體系,織密網絡,讓群眾“事有人問”。網格建設一體化。全面推進黨建引領鄉村網格治理工作,指導鄉鎮按“1+1+N”方式,實行“網格指導員+黨小組長+網格員”網格管理模式,每個網格管理團隊由5名左右網格員組成,其中網格長1名,聯系服務50戶至100戶,全縣共劃分綜合網格2516個,實行統一編碼,一網到戶。服務功能集成化。全面整合黨建、綜治、民政、信訪、宗教等各部門力量,將部門單獨劃定網格統一整合成“一張網”,合并、撤銷縣直職能部門在村(社區)設立的各類網格1346個,變“各司其職”為“協同作戰”,實現“多網融合、全域覆蓋”新格局。場地建設標準化。加強基層場所配套設施標準化建設,實行“三個統一”,即統一陣地、統一標牌、統一著裝規范。2022年以來,依托黨群服務中心、黨員電教廣場等場所,因地制宜建立網格“微陣地”2200余個,在村組醒目位置設置公示牌2300多個,公示網格信息、政策宣傳、為民辦事等內容,設立黨員示范崗260余個,窗口工作人員均做到佩戴黨徽上崗。
聚焦凝聚力量,建好平臺,讓群眾“話有處說”。線下有載體。著力搭建線下載體,創新實行“逢四說事”,建立“四定四有”標準,鼓勵村黨組織因地制宜探索創新,農村社區每月逢4日、14日、24日,對涉及群眾利益面廣、情況較為復雜事項,組織利益相關群眾、網格員集中說事,廣泛征集群眾訴求,暢通權益保障通道。2022年以來,打造“解憂驛站”“紅色板凳會”“老汪茶舍”等鄉村治理“自主品牌”43個。建立一支隊伍。按村組推薦、支委選任方式,從村民代表、“兩代表一委員”、網格長以及經驗豐富、德高望重的“五老”人員中,選任群眾議事代表1728人,每村5—10人,組建222個代表議事會。制定議事代表管理辦法,明確“不服從組織安排、不依法依規開展調解、無法正確履職”等負面情形,實行規范管理、動態調整。形成一方合力。推動人員力量下沉,選派1600余名縣鄉機關干部每月下沉網格,推動為民服務“向下扎根”。組建調解隊伍,吸收340多名有法律知識、熱心公益的社會人士加入,推動民政、信訪、司法等職能部門列席議事會,確保依法依規調解。設立“警民聯調”室,推行“一村一警”,開發“警民聯調+司法確認”一體化軟件平臺,實現可視化、信息化管理。
聚焦優化服務,形成機制,讓群眾“訴有人辦”。完善辦事機制。加強村(社區)黨組織對黨員問事、群眾說事、代表議事全過程領導,統籌做好各環節組織實施、分類管理。對能直接答復解決的問題,分級、就地解決;一時不能解決的,經群眾議事代表共商共議,形成建議方案,由“兩委”成員領辦、督辦、聯辦。深化共建機制。組織143家縣直機關、企事業單位與社區黨組織結對共建,簽訂村級治理共建情況、認領清單。結合鄉村振興、文明創建等工作,推動1600余名機關黨員干部下沉社區網格,領辦幫辦村級難以解決事項,幫助解決基層治理、困難幫扶等問題2300余個。建立評價機制。建立“四事”反饋評價制度,社區黨組織在事項辦結后5個工作日內,通過與當事人見面、電話聯系等方式進行反饋。實行“一事一評”,評價結果分為“滿意、較滿意、一般、不滿意”4個等次,由群眾民主評議。定期梳理評價結果,深刻剖析原因,做好問題整改和政策解釋。2022年以來,“四事”辦結反饋評價好評率達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