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牌坊鄉積極探索基層黨建新路徑,主動適應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以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為抓手,努力打造基層治理新格局,利用“1353”四步工作法不斷增強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能力,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提升。牌坊鄉根據實際情況,在全鄉11個社區共劃分96個網格,組建起一支473人的網格管理隊伍,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努力構建覆蓋全域、縱向貫通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開展一次動員
牌坊鄉黨委召開鄉村兩級干部工作會議,動員部署黨建引領鄉村網格治理工作,提出具體明確的要求,全體鄉干下沉到具體網格,強化鄉黨委和村社黨組織在網格管理中的領導作用。通過自愿報名和社區選擇的形式,將全鄉110名干部安排在96個網格里。領導班子到所指導的社區召開全體黨員和村民組長工作會議,強調推進網格化治理的重要性,從思想上讓黨員和村民組長轉變工作思路,打消顧慮,形成以黨員干部為主體、各類鄉土人才共同參與的治理新格局。
壓實三個責任
一是壓實社區黨組織領導責任。各社區黨組織承擔統籌協調的作用,執行上級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領導社區網格的領導、管理和服務工作。二是壓實網格黨支部主體責任。網格黨支部落實安排上級的工作任務,熟悉網格基本情況,承擔調研社情民意、增強民主協商的主體責任,督導本網格黨支部內工作進展,化解信訪矛盾等。三是壓實網格黨小組直接責任。網格黨小組帶領本網格網格員和村民積極開展便民利民服務,組織本網格村民參與文明創建、志愿服務等活動。
健全五項制度
一是建立聯系服務機制。網格聯系服務對象為轄區內的村民,每周至少上門1次,給服務對象提供服務。二是建立走訪排查機制。網格員采集網格基礎信息,做到底數清、情況明、信息準。對突發事件、意外事件、鄰里矛盾等問題迅速反映,及時向上反映并做好反饋回訪工作。三是建立定期例會制度。每周召開網格長、網格員工作例會,對照民情臺帳,對群眾訴求和傾向性問題進行會商研究解決。每旬召開一次網格指導員工作會議,對于收集到的重難點問題集中到社區“兩委”會議上,集體研究商討解決辦法。四是建立公示制度。在醒目、顯眼位置設置網格區域管理圖和服務指示牌,公示網格員姓名、聯系方式,責任范圍等,公開舉報電話,網格員著統一馬甲,接受群眾監督。五是建立考核獎懲制度。將網格管理工作納入黨建月評,把黨建引領網格治理工作成效作為村級黨組織書記抓黨建述職評議的考核內容。對履職不到位、任務未完成的相關人員及時進行組織處理,對存在形式主義或弄虛作假的由紀委進行懲處。
發揮三個作用
一是發揮政策宣傳作用。利用村民農閑時間,網格員通過“入戶拉家常”、走訪、板凳會的形式,開展“防電詐”、疫情防控、秸稈禁燒等政策宣傳活動,讓黨的聲音在基層落地生根、開花結果。二是發揮上門服務作用。推進“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網格延伸,豐富村級便民服務中心辦事項目,由網格員進行上門服務辦理,逐步實現群眾辦事不用跑。尤其密切關注網格里的弱勢群體,對他們的需求情況進行跟蹤服務,有出行困難的提供代買代辦服務。確保困難群眾生活安定、思想穩定。三是發揮自治議事作用。各社區建立議事委員會,將網格員納入其中,圍繞村級發展的重點事、群眾反映的煩心事、村級治理的公共事,組織村民開展民主懇談。今年以來,牌坊鄉網格員依托議事委員會,共解決了5件群眾關注度最高、反應最強烈的事項,提升了村民公共參與基層治理能力,激發了社區活力,形成了有事大家辦的美好家園濃厚氛圍。
牌坊鄉通過黨建引領鄉村網格治理,形成有效聯動,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及時有效地為人民群眾排憂解難,健全基層社會治理網格化“閉環辦結”機制,初步實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鄉村”的目標,為助力鄉村振興打下良好基礎。